一、建筑密度(Building Density)?
(1)什么是建筑密度
建筑密度(Building Density)是在一定范围内,建筑物的基底面积总和与占用地面积的比例(%),是指建筑物的覆盖率,具体指项目用地范围内所有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它可以反映出一定用地范围内的空地率和建筑密集程度。

建筑密度(Building Density)与容积率考量的对象不同,相对于同一建筑地块,建筑密度的考量对象是建筑物的面积占用率,建筑容积率的考量对象是建筑物的使用空间。容积率是指在城市规划区的某一宗地内,房屋的总建筑面积与宗地面积的比值。
居住建筑密度指标取决于包括院落的组织,绿地所占的比率,气候、防火、防震、地形条件等对住宅建筑布置的要求,以及建筑层数、层高、房屋间距和排列方式等各项因素。在一般情况下,平均建筑层数愈高,建筑密度愈低。根据1980年中国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颁发的《城市规划定额指标暂行规定》,新建居住区的居住建筑密度是:4层楼区一般可按26%左右,5层楼区一般可按23%左右,6层楼区不高于20%。
(2)建筑密度的计算方法
建筑密度:即建筑覆盖率,是指在一定用地范围内所有建筑物的基底面积与基地面积之比。
通俗地说,就是在一土地上除了建筑物外,还有多少的空间能够留出来做绿化,造园林,进行各种生活设施的配套。
建筑密度是反映建筑占用地面积比例的一个概念,建筑密度大,说明用地中房子盖得密集,反之则说明房子盖得宽松;
建筑密度=建筑首层面积/总用地面积
=建筑占地面积/总用地面积
比如一块地为10000平方米,其中建筑占地3000平方米
这块用地的建筑密度就是3000/10000=30%
建筑密度不可能超过1,一般不会超过40-50%,因为用地中还需要留出很多面积作为道路\绿化\广场\停车等等。
二、建筑密度计算案例
【例】有一个1000亩的某城市郊区创新药产业基地建筑设计方案;其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入下表,计算其建筑密度。
序号 | 建筑物 | 占地面积 | 建筑面积 |
(平方米) | (平方米) |
01 | 办公大楼 | 18,250 | 149,850 |
02 | 科研大楼 | 13,500 | 141,750 |
03 | 培训中心 | 11,500 | 63,250 |
04 | 制药车间 | 15,300 | 68,850 |
05 | 实验中心 | 9,500 | 28,500 |
06 | 会议中心 | 5,000 | 15,000 |
07 | 仓储中心 | 12,000 | 42,000 |
08 | 专家公寓 | 8,500 | 21,250 |
09 | 职工宿舍 | 8,250 | 87,450 |
10 | 附属设施 | 47,500 | 23,750 |
11 | 绿化区域 | 225,000 | 0 |
12 | 其他区域 | 292,120 | 0 |
合计 | 666,670 | 641,650 |
1,000亩 | -- |
建筑总占地面积 | 149,550 | -- |
总用地面积=1,000亩=666,670(平方米)
建筑总占地面积=149,550(平方米)
建筑密度=建筑占地面积/总用地面积=149,550÷666,670=22.43%
本大数据信息产业园项目建筑密度为22.43%。
三、建筑密度最大值控制指标
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最大值控制指标表
建筑基地类型 | 旧层改造区 | 规划新区地区 |
中心地段 | 一般地段 | 一般地段 |
D(%) | PRA(倍) | D(%) | PRA(倍) | D(%) | PRA(倍) |
底层独立住宅 | -- | -- | 40 | 1.2 | 35 | 1.0 |
居住建筑 | 多层 | 40 | 2.4 | 35 | 2.2 | 32 | 2.0 |
高层 | 30 | 5.0 | 25 | 4.0 | 25 | 3.5 |
一般办公建筑 | 多层 | 45 | 3.0 | 40 | 2.5 | 32 | 2.0 |
高层 | 40 | 5.5 | 35 | 5.0 | 25 | 4.0 |
公寓式办公建筑 旅馆 | 多层 | 40 | 2.5 | 35 | 2.5 | 32 | 2.5 |
高层 | 35 | 5.0 | 35 | 4.5 | 25 | 4.0 |
商业建筑 | 多层 | 60 | 3.5 | 55 | 3.0 | 45 | 2.5 |
高层 | 55 | 6.0 | 50 | 5.5 | 40 | 4.5 |
商住综合楼 | 多层 | 40 | 2.5 | 40 | 2.5 | 32 | 2.1 |
高层 | 40 | 5.0 | 35 | 4.0 | 25 | 3.5 |
工业建筑 (一般通用厂房) | 低层 | | | 40 | 1.0 | 40 | 1.0 |
多层 | | | 35 | 2.0 | 35 | 1.5 |
普通仓库 | 低层 | | | 35 | 1.0 | 30 | 1.0 |
多层 | | | 30 | 2.0 | 20 | 1.5 |
公共绿地 | 按照建设部《公园设计规范》有关规定执行。 |
注:D——建筑密度;PRA——容积率;绿地率:新区≧35%,旧城区≧25%。
四、建筑密度的注意事情
居住建筑密度指标,取决于包括院落的组织,绿地所占的比率,气候、防火、防震、地形条件等对住宅建筑布置的要求,以及建筑层数、层高、房屋间距和排列方式等各项因素。在一般情况下,平均建筑层数愈高,建筑密度愈低。根据1980年中国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颁发的《城市规划定额指标暂行规定》,新建居住区的居住建筑密度是:4层楼区一般可按26%左右,5层楼区一般可按23%左右,6层楼区不高于20%。
建筑密度与建筑容积率考量的对象不同,相对于同一建筑地块,建筑密度的考量对象是建筑物的面积占用率,建筑容积率的考量对象是建筑物的使用空间。